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淮北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大小煤矿众多,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淮北以创新创业打造城市新动能,以生态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如今,这座曾经被戏称“除了煤电酒,什么都没有”的城市,先后崛起了五大高科技主导产业,从资源枯竭到“无中生有”,乌金之城发生了“蝶变”。
近年来,淮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坚持“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突出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两大发展引擎,以“三重一创”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煤独大的倚重型产业结构逐步改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今年1至10月份,全市1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7.4%,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濉溪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6个省级、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在位于淮北经开区的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新研发出的陶铝材料活塞进行调试。“这款活塞经过性能比测显示,其微观结构、疲劳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一流的活塞产品水平。”中国陶铝新材料领军人、上海交大教授王浩伟告诉记者。
王浩伟教授团队经过30年攻关,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2017年,淮北市政府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陶铝产业基地。目前陶铝新材料已经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陶铝新材料产业是淮北市“无中生有”的成功典范。淮北市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碳基、铝基、硅基新材料和生物科技、大数据等“三基一技一大”高科技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濉溪县经济开发区美信铝业高精铝板带产品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自铝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获评省级重大基地以来,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现已经形成涵盖高精铝板带箔、车用轻量配件、再生铝,以及高端装备铝材研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汇聚了以美信铝业、华中天力、沪源铝业为龙头,广博机电、理士电源、金鸿盛电气、安徽万诺精工、麦能电器、赛宇汽车部件等为支撑的一大批上下游关联企业。今年6月份,基地成立的全省唯一铝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通过专家组验收。前三季度,基地规模以上企业35家,实现产值74.5亿元,税收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2.6%,续建及新开工项目共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4亿元。特别是陶铝新材料,作为铝基产业排头兵,拥有国际领先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技术,成功中标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项目,使陶铝新材料将成为新一代国产航空材料,列入科技部“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年产1.8万吨陶铝材料、50万只陶铝活塞、30吨3D打印制粉生产线等近10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在汽车轻量化等民用领域实现产业化后,将形成爆发式增长。
在烈山区,这里有着国内直流微特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马达,已用在微软、苹果、三星、TCL、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手机里。
近年来,淮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市高新区、烈山经济开发区集中了全市主要电子信息企业,金龙机电生产的手机马达市场份额占全球20%,聚焦精品制造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目前,已有金龙机电、甲艾马达、京信电子等5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总投资6亿元全鸿精研AG玻璃项目已建成试运行;总投资5.8亿元金龙光电触摸模组正在安装调试;总投资5亿元、年产电子马达1.5亿台的甲艾马达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兆纪光电、博一光电、益晟科技、清华紫光华商物联网商城等招商项目即将落地,形成了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以基地为依托,烈山新型元器件成功获批省级重大工程,极大增强了淮北市发展硅基产业的信心。同时,以康美绿筑和中煤远大为代表的一批绿色建筑材料企业投产运营,也大大增加了硅基产业的体量,引领带动硅基产业绿色发展。
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