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收缩、成本下降以及需求回暖有望推动电解铝行业迎来复苏。
受下游需求疲弱、上游成本抬升等因素影响,2018年下半年以来,电解铝行业亏损持续加剧。
进入2019年,在行业产能收缩、成本下降以及需求增长的共同推动下,电解铝产品价格开始逐步回升,行业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4月23日,长江有色市场铝金属现货价格报收1.42万元/吨,时隔6个月后重回1.4万元上方。
长期来看,随着电解铝行业产能格局重塑以及下游需求的稳步增长,电解铝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成本下降亏损收窄
经历过2018年的严重亏损,电解铝行业正迎来积极变化。
4月13日,云铝股份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1-3月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此前,焦作万方发布公告预计,2019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6000万至-8000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云铝股份表示,2019年一季度,公司氧化铝、阳极炭块等大宗原辅料价格环比2018年四季度有一定程度下跌,同时铝产品价格较2018年年末有所回升,公司通过降低原辅料成本、控制生产用电成本,实现扭亏为盈。
2018年,受下游需求疲弱、上游成本抬升等因素影响,电解铝行业盈利表现欠佳,尤其是进入下半年,铝产品单吨亏损幅度加大。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云铝股份累计亏损14.66亿元,焦作万方预计亏损4.42亿元。
期间,国内氧化铝产品价格由年初的2885元/吨升至3300元/吨高点,年内最高增幅14.38%;2018年下半年,预焙阳极价格由3320元/吨升至3850元/吨,增幅超过15%。
但进入2019年,上游氧化铝、预焙阳极原料价持续下滑。其中,氧化铝价格由年初2935元/吨跌至2675元/吨,下滑8.86%;预焙阳极价格由3800元/吨跌至3500元/吨,下滑7.94%。
供给收缩产能置换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电解铝总体产能约为4356.8万吨,消费量为3550万吨。受此影响,国内电解铝有效产能基本维持在3600万吨上下,产能利用率不足85%。
由于亏损问题,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不断下滑。SMM数据显示,2018年6月起,国内电解铝产量开始出现下滑,2019年2月已接近3500万吨。根据百川资讯统计,2018年年初至2019年2月间,全国关停的电解铝运行产能已接近318万吨,供需关系逐步趋衡。
有观点认为,伴随电解铝盈利改善,新产能投产和关停产能复产将会再次对电解铝行业盈利产生冲击。
但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短期内,电解铝实际上可供投复产的产能有限。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数据,2019年,国内可投产的产能为163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产能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投产,真正能够对当前产量形成影响的产能较为有限;对于复产产能而言,由于有相当比例产能系因置换指标而减产、停产的,真正能够复产的产能或将低于预期。
同时,兴业证券还指出,就中长期而言,电解铝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除原材料成本以外,电力成本是电解铝行业最重要的成本之一,也是各省电解铝产能分布变化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受不同地区电力成本差异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山东、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具备电力成本优势的地区电解铝产能占比均有所提升,而此前的电解铝大省河南电解铝产能逐渐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由于部分企业能够依靠电力优势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而其他电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投资意愿强烈,客观上导致电解铝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然而,伴随原有高成本产能的重新布局,电解铝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正重新定义,行业成本曲线更加扁平化,有利于遏制投资冲动。
资料显示,2018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产能指标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并明确提出2011年至2017年关停并列入淘汰公告的电解铝产能指标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产能置换,逾期将不得用于置换。
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7年,国内约有467.9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宣布淘汰,其中已公示完成置换的产能约为375.38万吨。
兴业证券认为,产能置换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电解铝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将在未来面临产能天花板。
根据安泰科的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剔除违规产能的电解铝产能约为4100万吨,既有电解铝产能将成为稀缺资源,头部电解铝企业有望取得超额利润。
需求回暖盈利复苏